厭食症又叫精神性厭食症,是一種身心官能失調的疾病,即生理及心理上的疾病。患者表面上初期胃口會如常,多是由於對身體形象的認知有所偏差,於是刻意控制食量,或使用其他方法如瀉藥、劇烈運動等來控制身體體重;久而久之,患者的飲食行為開始失調而產生厭食症。
厭食症患者由於營養攝取不足,導致三十歲已出現跟七十歲老人一樣的脆弱骨質;如女性於來經期前已患上厭食症,更會嚴重影響發育。若發病九年後仍未能完全康復,並會演變成暴食症或出現其他進食失調。當中有七成以上患者曾有抑鬱症,近兩成患者則被診斷患有焦慮症,更超過半數患者曾作出傷害自己或自殺的行為。
暴食症 即 Bulimia nervosa,原意是指「公牛的飢餓」,但這種飢餓卻涉及心理需要,並非單靠食物便能解餓。患者會覺得飢餓難耐,瘋狂進食後會馬上以扣喉或服瀉藥等方法拼命把食物嘔瀉出來,又或者狂做運動以消耗卡路里,避免體重增加。其實跟厭食症一樣,暴食症病人將控制進食當成處理情緒問題的方法。暴食症很難斷症,因為病人不會嚴重消瘦。
暴食症患者通常會出現胃壁破裂、窒息與牙齒琺瑯質受侵蝕等後遺症。而在極端情況下,可以引發心臟病發外,體內重要礦物質不均或嚴重過低,輕則嚴重影響重要器官運作,重則奪人性命。
厭食症與暴食症的共同特徵都是對身體形象和體重的過度關切,甚至對身體形象想法扭曲。厭食症患者會想出很多方法來控制體重,當體重過分減輕時,便會出現其他的精神症狀和身體症狀,常見的是月經停止、全身無力、腸胃不適等。暴食症可以說是厭食症的另一種變形,會自發性過度飲食,之後又加以自我嘔吐來控制體重。
厭食症多出現於女性的身上,當中約有九成以上都是女性,發生在青少年到青年時期最多;而暴食症發生的年齡則比厭食症的年齡稍晚。某些特殊行業的人和面臨高度競爭性及較高工作壓力的人,如運動員、模特兒、芭蕾舞星等,得病的危險性會增加。
如懷疑自己患上了厭食症或暴食症,就應該盡快咨詢精神科的專科醫生,立即尋求適當的協助,以免延誤病情。
歡迎隨時致電2117 0926或電郵至
psy@painless.hk,與我們聯絡。